军事水平一般的聂荣臻,为何能在55年赢得元帅头衔? 1955年9月27日,中国人民解放军海陆空三军首次授衔仪式举行。首次授衔的标准和条件非常苛刻,按照《军官服役条例》规定,对创建和领导人民武装力量或领导战役军团作战,立有卓越工作的高级将领,授予元帅军衔。 这十位元帅各自在性格、能力、工作方式等方面,特点非常鲜明,在长期并肩协作的过程中,伟人曾对他们有过独到生动的点评,其中,聂帅是“前有鲁智深,今有聂荣臻”。 从爱国之心到爱国之路 在我党的创业史上,纪录有3次开拓性的武装起义——南昌起义、广州起义、秋收起义,在这3次起义中,聂帅就亲身经历了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的腥风血雨。 1899年,聂荣臻生于四川江津,目睹旧中国由于贫穷落后,惨遭帝国主义凌辱的状况,他从少年时就立下了“三更灯火五更鸡,正是男儿立志时”的誓言。 他以顽强的毅力刻苦学习,各科成绩都非常优异,遇到国家民族之大事,他义愤填膺,忧国忧民之心,溢于言表。 1917年,聂荣臻考入四川江津县立中学,面对祖国连年军阀混战,国家四分五裂的局面,他在勤奋学习的同时,不忘抒发爱国热忱。 1919年,五四爱国运动席卷全国,聂荣臻积极投身爱国斗争,和进步学生一起组织领导抵制日货运动。 然而,爱国之路并不是一条平坦大道,而是充满艰辛,他为了学得科学救国的本领,于1919年底远涉重洋,到法国勤工俭学。 在欧洲,他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,通过学习和思考,他认识到一条真理——“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。” 他在给家中的信中,表达了追求“四万万同胞之均能享,安乐也”的崇高理想。 1925年8月,聂荣臻回国,被任命为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,并担任政治教官,负责中共在黄埔军校的组织领导工作。“中山舰事件”以后,他被挤出黄埔军校,和同仁志士一起踏上了独立武装斗争的道路。 1932年3月,就任红一军团政治委员,和军团长林总一起共同指挥这支工农红军的主力部队,在水口、安乐、宜黄战役中,均取得辉煌战绩。 此后,他曾在上海、香港从事秘密地下工作,在红军长征途中打先锋,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刻,又为创建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,作出了特殊的贡献。 新中国成立后,聂荣臻又为国防科技事业,特别是“两弹一星”的研制殚精竭虑、鞠躬尽瘁。 功劳是别人的,责任是自己的 聂荣臻是一个敢承担责任的人,遇到事情,别人不敢站出来,他敢于站出来,功劳是别人的,责任是自己的。 1944年,晋察冀开高干会议,进行整风,会上,有人给聂帅提了不少意见,这里面有很多是过头话,是不实之词。聂帅曾一度因此情绪低落。 抗战胜利后,他回到晋察冀,那些说过他坏话的人诚惶诚恐,可是聂帅一律不计较,该使用就使用,没听说哪个人受到打击排挤。 所以,他在老同志那里有一句看起来很平常又极其难得的话,“聂荣臻不整人”。 解放初期,聂帅代理总参谋长,一次,主席把他叫过去猛批,原因是一份很重要的电报,没经他看,总参就以军委总部的名义发出去了。 聂帅当时就知道批评错了人,但是没有吭声。 后来工作人员发现,那封电报是军委办公厅主任以军委的名义发出的。也就是说,聂帅替别人挨了批评。 事后有人怪他为什么不把事情和主席讲清楚,他说,讲什么呀?以后都注意点,不再出现这种情况就是了。 特殊时期,戎马一生的聂帅也没能幸免躲过冲击,但他后来没有为难那些人。他说,事情过去就算了,当时情况复杂,做错点事情,有时难免。 结语: 伟人曾不止一次说聂帅是“厚道的人”,这不是凭空臆想出来的。当时,少不了有人在他面前争宠、争功、告状,明哲保身,而那个叫聂荣臻的人,总是很谦逊,总是不去说别人坏话,少说多干,能忍则忍,谨慎为佳。因此,作出那样的评价,也就自然而然了。 发布于:天津市
|